惠崇春江晚景的注释译文 惠崇春江晚景的写作背景

惠崇春江晚景的注释译文

《惠崇春江晚景》注释译文:

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,鸭子在水中游戏,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。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,是芦苇也开始抽芽,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,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。

惠崇春江晚景的写作背景

1、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,正被贬官在黄州呢,那是北宋元祐年间,大概1090年左右,他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改革,被皇帝贬到湖北黄冈那个地方,日子过得挺苦的,但苏轼心态超好,老爱游山玩水找乐子。

2、地点就在黄州的长江边,黄州风景超美,春天江边晚霞特别迷人,苏轼常在那儿散步,看着江水发呆,这给了他不少灵感。

惠崇春江晚景的写作背景

3、直接灵感来自惠崇的一幅画,惠崇是北宋初年的著名画家,还是个僧人,他的《春江晚景》画得超传神,描绘了春天傍晚江边的竹笋、桃花和野鸭,苏轼看到这幅画后,觉得画里那种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感觉,跟自己心境超契合,就提笔写了这首诗。

惠崇春江晚景的写作背景

4、苏轼当时50多岁了,经历过大起大落,他之前当过官,后来被贬,但性格豁达,诗里借景抒情,写竹子冒芽、鸭子戏水这些细节,其实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人生起伏的看淡,挺感人的。

5、这首诗后来火得不行,它成了苏轼的代表作,字句简单但意境深远,大家读起来都觉得亲切,体现了宋代文人那种“寄情山水”的风格,也让惠崇的画更出名了。

相关问题解答

1、《惠崇春江晚景》是谁写的?苏轼为啥要给和尚的画题诗?

这首诗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写的,全名叫《惠崇春江晚景二首》(咱们常见的是其中第一首),惠崇是个和尚,也是画家,画了幅《春江晚景图》,苏轼看了画觉得超有感觉,就题了这两首诗,古代文人经常这样,看到好画就写诗“打卡”,相当于现在的“朋友圈配文”!

2、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到底啥意思?鸭子真能感觉水温?

这句诗其实是苏轼的脑洞啦!画里可能有鸭子游水,他就联想:春天来了,江水变暖,肯定是鸭子先知道嘛!用鸭子当“温度计”,既生动又有趣,其实是想说大自然的变化总有最先察觉的小生命,顺便秀一波苏轼的观察力~(科学上说,鸭子对水温确实敏感,但诗人主要为了意境美!)

3、诗里的“蒌蒿满地芦芽短”是写实还是想象?

大概率是苏轼“看图说话”!惠崇的画里可能有蒌蒿、芦苇这些江南春天的植物,苏轼就加工了一下:蒌蒿长得满地都是,芦笋刚冒嫩芽,不过也可能加入了他的生活经验——他当过杭州通判,熟悉江南景色,所以算是“半写实半脑补”!

4、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没有特别的故事?

苏轼写这诗时大概40多岁,正在京城当官(元丰八年左右),还没经历“乌台诗案”的大倒霉,这时候的他心情不错,看到惠崇的画就随手写了,属于“文艺青年日常操作”,有趣的是,惠崇其实是北宋初年的画家,和苏轼差了一百多年!苏轼其实是给“古董画”题诗,说明这画在当时已经很出名了~

本文来自作者[逸云云]投稿,不代表星空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aryfs.cn/zlan/202507-138.html

(76)
逸云云的头像逸云云签约作者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逸云云的头像
    逸云云 2025年07月13日

    我是星空号的签约作者“逸云云”

  • 逸云云
    逸云云 2025年07月13日

    本文概览:惠崇春江晚景的注释译文《惠崇春江晚景》注释译文: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,鸭子在水中游戏,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。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,是芦苇也开始抽芽,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...

  • 逸云云
    用户071303 2025年07月13日

    文章不错《惠崇春江晚景的注释译文 惠崇春江晚景的写作背景》内容很有帮助